雅加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印度学习中国高铁结果,看中国高铁产业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饮食禁忌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1/6159933.html

众多周知,中国和印度关系一直很微妙,因为历史,因为地缘,因为规模,罗胖曾经说过,下一个超级大国的阵营就是中国和印度,这是因为两个的认人口资源决定的,印度也许自己心里也是这么想,常常已未来的接班人自居,但是印度语中国又有不同,还是历史,地缘,政治,宗教等问题,印度在某些方面一直没有突破,印度人也曾经想湾湾一样喜欢嘲笑中国,但是我们先看看一人印度三哥眼中的中国,再看看印度这次高铁时间。

一位印度人眼里的中国。我在中国呆了几个星期,我认为我有必要记录下我的见闻,因为它们发生得毫无章法。我们总是开玩笑称“中国制造”是便宜且劣质的。但是中国街上的东西却违法了这一定律,建筑和人行道、公园、花园、树木等等都是一流的。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你可以感觉到平等。像印度一样,把人按照肤色、体型、美丑来分阶级的现象并不明显。印度经常拿自己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相比。但事实上很不应该。这不是一项比赛,也无法得奖。如果真的是一场比赛,那么我们已经输了并且还在继续输。

为什么我们输给了中国?我在中国呆了几个星期,我认为我有必要记录下我的见闻,因为它们发生得毫无章法。我们总是开玩笑称“中国制造”是便宜且劣质的。但是中国街上的东西却违法了这一定律,建筑和人行道、公园、花园、树木等等都是一流的。中国的小细节们也一样符合规律。月台根据火车重量设计,与周遭的环境相对应的干净整洁。当我们把新加坡的整齐有序归功于李光耀的才能,我们也应该要能解释为什么香港也很干净。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是香港整洁的原因之一,他们并不是独裁者。我们从餐桌上注意到的第一点是,中国人看重蔬菜,他们与我们不同。

以上只是节选了小部分内容,是这位印度网友对中国的看法,他对中国的平等,教育,经济,基建,饮食,人文等方面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说到高铁,印度很多网友都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高速火车来说是不错的进步,毕竟时间更宝贵,所以(普通百姓)有能力负担票价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相当急迫。

★我们也应该如此。如果国家南北和东西向的高铁真的贯通,这是个巨大的成功。

★亲爱的朋友,火车也需要能源来运行,这里的能源来自于电力,电从哪里来?它同样需要石油、天然气或者煤炭,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为什么印度人不能向中国人那样山寨?不要嫉妒了,好吗?记住:和美国竞争,而不是和中国,印度将会变得强大的。

★中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没有印度虚假的皿煮和种姓制度。印度人被洗脑,错误地认为选举中的投票=皿煮,而且是任何问题的解决办法。

★巴基斯坦可以制造出比中国和印度更好的火车。

★祝贺所有的中国人为超过其他国家并为其他国家设立新标准的毫不动摇的决心,特别是像印度那样的邻国嫉妒并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中国的超高速火车。中国人认识到时间是最重要的。他们很清楚如果要发展、繁荣并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那么只能和时间赛跑、节约时间并赋予时间应有的价值。

在中国超高速列车的进步面前,印度政府和印度铁道部只是个沉默的看客。在印度,我们仍然将旅行时速60公里至70公里的火车称为特快列车。对于我来说,从钦奈到新德里总共公里的旅程,乘坐所谓的特快列车(泰米尔纳德特快)需要33个小时。如果我乘坐目前中国正在营运的时速公里的高速列车,相同的路程只要7.5小时,我节省了25.5小时。省时即获得时间、获得时间即省钱、省钱即获得快乐,而我们印度人非常不开心。

印度铁路的现状是令人悲哀的,所有的车厢都已经老旧、卫生状况恶劣。在过去的10年,印度铁路没有任何现代化发展。NDA政府过去成功实施了连接印度所有大城市的高速公路金四角项目。但很不幸的是,后来的UPA政府在所谓的效率先生--经济巫师作为总理的领导下,并没有给印度人民带来省时的基础设施。如果印度政治领导人没有赋予最大的重要性,立刻推出建设和营运省时的基础设施工程,印度的超级大国梦想将只是空想。

★中国很快将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由于北方邦和比哈尔邦不断增加的人口,印度正在变得越来越贫穷。只要这两个罪恶的邦仍然是印度的一部分,印度将永远不会发展。

★我同意你的说法。但你是否同意这些邦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甚至比许多非洲国家还要穷。这些邦的98%的人处于贫穷,生活在贫民窟中,剩下的2%是公务员或者富有的,这对国家没有任何价值。因为这些邦破坏印度的形象,印度其余地区的人对这些邦感到愤怒。解决的办法不是掩盖事实,而是承认事实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你可能满足于80公里至公里的时速,但是我们需要公里的时速。我们声称印度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打败中国。。。让安纳(反腐败运动)成功吧,那样我们将看到令人吃惊的印度发展。

★我无法理解我们的体系。进口石油非常昂贵。但是我们开始发展公路,而不是改进铁路。结果从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的旅行,越来越多人使用汽车,因为这样可以省时间。类似地,长距离的话他们选择飞机,这又给进口造成沉重负担。在高架上跑的时速至少公里的高速火车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可以首先在客流较大的走廊上建设,比如班加罗尔至钦奈、德里至阿格拉、德里至昌迪加尔、海德拉巴至普纳。这不但可以创造就业,而且将有助于发展卫星城市,减轻大都市的负担,更不用说减少石油进口了。

★这和印度有什么相关吗?我们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
  名片之一:中国高铁


  中国高铁的建设起始于“十一”五规划期间。至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8万公里,以高速铁路为骨架,包括区际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等构成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


  中国高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开始走出国门、冲向世界。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亚库宁在5月举行的“上海论坛”上透露,中方将参与俄罗斯首条高铁的建设与投资;今后3到5年内,中国将在德国铁路的机车及零部件采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日前,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印度尼西亚4家国有企业签署协议,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负责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雅万)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式赢得雅万高铁项目,实现高铁全产业链出口。


  中日高铁技术对比:


  中国高铁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自身技术优势雄厚。与世界上最早运营高铁的日本相比,中国高铁具有强大技术优势:


  首先,中国高铁的车头是用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水压机一次锻造成型,而日本则用的是传统焊接技术,中国高铁的机车可以在同样功率输出的前提下跑得更快且结构强度更大;其次,中国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风洞群,高铁机车的外形在可以利用其进行外形优化设计,而日本不具备这样的技术条件;第三,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和气候带兼备,锻炼出一支举世无双的工程队伍——目前世界上具有实际高海拔和高桥隧比例施工经验的高铁承建商只有中国。

再看战略,那更是国家政治智慧,战略智慧的体现:

铁路,乃陆上战略动脉,相比于海运,运量稍逊,但速度远胜海运,综合运力反超海运。权衡长短,铁路是陆权强国对抗海洋大国的利器,尤其是我国对高铁系统的完全掌握,更是如虎添翼,是沟通陆上各地间人流、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加深各域间一体化的主要动脉,在巨量商品的高速传递、天量人员的高速运输方面远胜海船运输。

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据青藏高原,南倚印度洋,北抵北亚高原,拥有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00公里大陆及岛屿海岸线,既是海洋大国,又是陆地强国。在复兴华夏的征程中,这样的地缘优势,可谓是得天独厚,可以陆海并重,先行陆权,兴盛海权,以陆促海,以海支陆,双向协同,互为支撑。陆权战略,即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它将构筑起亚欧非的互联互通,加速各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加深各国间的一体化,形成一个绵延亚欧非的经济隆起带,造福各国人民。而实现亚欧非互联互通战略,就得大力发展交通施设,尤其是高速铁路,使之形成网络。

中国国际大通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中国国际高铁战略进行深入分析,通盘规划,并辅之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支撑,形成一个相得益彰、互为支撑的局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中国国际高铁战略进行规划呢?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从中原出发,经关中平原,沿甘肃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抵达西域诸国。那么中国国际高铁战略也必将以丝绸之路为主通道,并同时开通其他通道,比如东北-外蒙古-俄罗斯-西域通道、京津-内蒙古-新疆-西域通道、江浙-两湖-云贵-南亚-西域通道,接点连线,绘线成网,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高铁网络,如下图所示。

中国国际高铁网络示意图

说明如下:

一号丝路高铁大通道是:哈尔滨-满洲里-乌兰巴托-阿勒泰-阿斯坦纳-乌法-莫斯科-塔林通道;

二号丝路高铁大通道是:沈阳-北京-包头-额济纳旗-乌鲁木齐-巴尔喀什-伏尔加格勒-基辅-华沙-柏林通道;

三号丝路高铁大通道是:连云港-郑州-兰州-格尔木-于田-伊斯兰堡-坎布尔-德黑兰-安卡拉-萨拉热锅-伯尔尼-巴黎通道;

四号丝路高铁大通道是:南京-武汉-重庆-那曲-狮泉河-伊斯兰堡-坎布尔-德黑兰-安卡拉-萨拉热锅-伯尔尼-巴黎通道;

五号丝路高铁大通道是:上海-长沙-昆明-达卡-新德里-扎黑丹-科威特-开罗-的黎波里-阿尔及尔通道;

六号丝路高铁大通道是:高雄-厦门-广州-南宁-河内-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雅加达通道;

七号丝路高铁大通道是: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诺里尔斯克-迪克森大通道;

八号丝路高铁大通道是:哈尔滨-黑河-外兴安岭-鄂霍茨克-乌尔科沃-白令海峡-费尔班克斯-埃德蒙顿-芝加哥-华盛顿。

在中国国际高铁网络中,哈尔滨、昆明、轮台分别扼守我国面向东北亚、东南亚、中西亚的地缘核心,是整个国际高铁网络的边境枢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根据此规划图,中国国际高铁网络总里程(包括国内干线约8万公里)约16万公里,按高铁造价约1.5亿元/公里算,整个高铁网络总投资约24万亿元,规划到年。目前已投入运营的中国国际高铁总里程约3万公里,即还需建13万公里,还需投资约19.5万亿元,分摊到45年,每年约亿元,沿线国家共同筹资,是完全可以承受得起的。中国国际高铁网络一旦建成,将把亚、欧、非等几大洲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洲际间的人员、物资、信息沟通效率将跃升一个新台阶,大大加块社会文化的发展,并把周边国家地区牢牢吸引进来,形成人类命运命运共同体,华夏将再一次引领蓝星的飞跃!

由此可见中国的高铁产业战略是一个蕴含国家智慧,实力的综合体,也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载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